在渾沌未明的行情中,近期美國消費類股再度受到高度關注,成為焦點的主要原因在於多數企業第一季財報普遍優於預期,然而股價表現卻是好壞參雜、強弱不一、走勢很分歧。比如,線上購物的亞馬遜、居家修繕龍頭家得寶、快餐連鎖店麥當勞股價接連創下波段新高,但梅西百貨、迪士尼都因財報欠佳而受挫。單就財報來看,在標普五○○指數當中,非必需消費類股可能是唯一獲利年增率達兩位數的族群。
食品餐飲股漲勢轉強
必需性與非必需性消費的區分在於支出的性質。必需性消費以日用品為主,如食品、飲料、菸草等等;非必需性消費又稱為非核心消費,是滿足我們基本需求以外的消費項目,如電子商務、居家修繕、傳媒、各式餐飲、運動用品等等。今年以來,以消費類股為投資標的的ETF表現相對突出,具代表性的如iShares全球必需性消費ETF、SPDR非必需消費類股ETF波段漲幅都超過一五%。
消費類股當中,股價表現最具族群性的當屬食品股。卡夫亨氏、家樂氏近期漲勢轉強,雀巢、百事、可口可樂、星巴克、百勝長期漲勢很溫和,麥當勞與肉品供應商泰森食品股價漲勢已延續將近半年時間。
相較之下,麥當勞與泰森食品股價大漲背後的內涵,更受到市場高度關注。表面上的原因是財報表現,麥當勞上季財報的同店銷售額寫下四年來新高,市場將原因歸功於新任執行長伊斯特布魯克(Steve Easterbrook)調整美國分店的菜單內容、削減資本支出、將數千家直營店轉為加盟店等等。然而,食安的因素同樣不可忽視,因為在去年之前,麥當勞曾經深受其擾。
食安新趨勢
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,麥當勞都被歸類為「非健康」的食物餐點,這種既定印象直到今天都很難完全消除。二○○九年《時代雜誌》曾經評出十大快餐垃圾食品,麥當勞毫無意外地榜上有名。同時也由於許多餐點深受兒童喜愛,在全球各地接連掀起抵制麥當勞的熱潮。品牌形象受創,使得麥當勞必須不斷調整策略、尋求轉型,但是要塑造健康飲食的形象並不容易。
最重要的一點是如何讓家長放心。從去年起,麥當勞開始要求供應商不使用含有抗生素的肉類,使用自由放養生產的雞蛋,減少人工香料、防腐劑、色素用量,增加蔬果用量,更注重用油安全。除此之外,由於市場競爭激烈,各種美式餐飲、早餐店、便利商店瓜分市場,去年美國麥當勞決定全日都提供早餐,此一決策改變了連續三年營運成長遲緩的命運,美國麥當勞銷售額出現逐季成長,今年第一季淨利達一一億美元,季增三五%。
類似麥當勞從食安風暴中不斷尋求轉型的例子,也包括肯德基、塔可鐘(Taco Bell)、星巴克等連鎖餐飲業者。對這些跨國食品企業來說,必須嚴格遵守各國的食安法令,是營運上的一大難題,但也因為正視產品的安全與健康,才重新獲得各地消費者的信賴。
如何融入在地文化,正是餐飲業經營的一大門檻。就像可口可樂、麥當勞、星巴克等大型跨國公司,除了擁有高品牌知名度,為了打開各國市場,必須經歷一段融入在地文化的漫長過程,不斷調整策略和轉型。台灣餐飲業近幾年的海外擴張並不順利,少數能夠作為在地飲食文化輸出到國外的,珍珠奶茶似乎是個特例,包括六角、F─雅茗等業者未來的發展也值得密切關注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