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「請問還可以訂購佛跳牆嗎?」農曆年前,在各大便利商店,幾乎天天都聽得到消費者這樣詢問店員。不知從何時開始,常見於喜宴的菜式「佛跳牆」,成為台灣家庭準備年菜時,最常選購的菜餚。其中最火紅的領導品牌,不是飯店、也沒有名廚掛名,而是一家年近 80 歲的南北乾貨老店 —— 老協珍。

2016 年春節檔期,老協珍的佛跳牆在零售通路共賣出 12 萬組、成長 20%,總銷售金額拿下全通路銷售冠軍。

這家創立於 1928 年、藏身迪化街的老品牌,80 年來經營模式幾經轉變,從乾貨(脫水食材)到濕貨(將乾貨還原為可料理食材)、散客零售到海內外貿易批發,一直都有穩定獲利。但隨著消費者飲食習慣漸變,購買乾貨原料的消費者變少了,迫使他們開始思考轉型策略。

一條龍生產模式,依市場需求調整產品

當時觀察發現,比起處理耗時的乾貨,年輕消費者更喜歡一加熱就可食用的調理食品。

其次,為接觸陌生客群,他們先和零售通路合作,再進一步切入電商領域、快速打開品牌知名度。當時選擇和市場溝通的第一項武器,就是佛跳牆。

老協珍公關協理丁懿娸解釋,選擇佛跳牆的原因在於,其珍稀食材如烏蔘、干貝或鮑魚,本來就是他們長期以來專營的品項,品牌也擁有用來處理乾貨食材的工廠。擁有一條龍的生產模式,讓老協珍能一手掌握食材、配方與製造流程。相較於仰賴食品代工廠的調理食品品牌,老協珍能及時針對市場反應做出行動,快速做出品牌差異化。

舉例來說,他們可以依據通路定位、調整配方、生產不同價格區間帶的產品,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。

差異化通路策略,將消費者一網打盡

老協珍因應不同零售通路的消費者客群屬性,提供不同用料與價位的產品,全數商品皆由老協珍自行研發。

此外,當時市場上的佛跳牆皆採「湯料合一」的包裝法,但多數食材在浸泡後會使得湯頭汙濁,影響佛跳牆上桌的賣相。老協珍在第一時間發現之後,2010 年便先於同業推出「湯料分離」的包裝,一舉打中消費者的心。

品牌溝通融合食補法,經營忠誠客群

2011 年,老協珍推出第二項調理食品「熬雞精」,丁懿娸透露,光是要用「熬」這個字,團隊內部就掙扎近 3 個月。

當時市場最紅的類似商品是「滴雞精」,但他們曾經將滴雞精的樣品送至食工所化驗,發現其中像是蛋白質與胺基酸等營養成分,不如預期豐富。於是,他們請教食品研究學者後才發現,原來這類有機化合物屬於大分子,必須靠水合作用才能融出。

因此,研發團隊試著加入了少量的水作為引子,一改「滴」式煮法,以熬煮代替。此外,為追求口感與香氣,還加入了家傳食譜中的豬腩排與金華火腿。這種製作方法曠日費時,平均得用超過 200 隻雞,才熬得出 40 盒富有雞湯精華與營養的產品。

從成本推算,熬雞精定價平均得高出競品至少一到兩成不等,甚至還得面臨產品有別於市場的做法,消費者信任、認知都需要重新建立的窘境。

團隊經歷了在「正確卻麻煩」與「便於行事」之間的抉擇與拉扯,最後仍是選擇了一條較難走的路。

「做法就是『熬』嘛,不能因為便於行銷,而選擇一個不符合產品製作方法的名稱。」丁懿娸說,他們只能花更多力氣與時間,說明產品名稱的由來、教育消費者「食補的道理」。

傻鳥慢飛,熬雞精終究還是「熬出頭」。2015 年在知名母嬰網站進行食補品調查,熬雞精在品牌知名度、銷量上拿下雙料冠軍,甚至超越第二名近 10%。

老協珍的擇善固執延續到 2015 年推出的新品「燉燕窩」,有別於一般罐裝、冷藏食用的形式,老協珍改採袋裝、需經蒸煮後才能食用,「因為本草綱目記載,燕窩屬溫補,得熱熱喝才有效。」

不用「滴」用「熬」的做法,並不是為了引起話題,只是單純堅持「食材要發揮補性,得用正確的方法熬煮、食用。」而這樣的做法也讓他們經營到對的客群,丁懿娸指出目前回頭客占比將近三到四成,「當市場對於食補的認識愈來愈深,對我們的幫助愈大。」

老協珍每戰必捷,各界不禁好奇他們下一個階段預計達到什麼樣的地位?「我沒有想要變成誰或瞄準誰做為目標,」丁懿娸說,老字號了,就是要靠自己的特色,為傳統注入創新,讓品牌持續吸引消費者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wfood100 的頭像
    twfood100

    台灣美食報馬仔

    twfood1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